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松原KTV招聘网 > 松原热点资讯 > 松原名言/句子 >  除了四只骰子当时还有用三只骰子来玩的骰戏这就叫“三子”或“滑

除了四只骰子当时还有用三只骰子来玩的骰戏这就叫“三子”或“滑

2022-12-08 12:14:02 发布 浏览 694 次

除了四只骰子,当时还有用三只骰子来玩的骰戏,这就叫“三子”或“滑窖”。“滑窖”中的胜采是三只骰点相同,称“豹子”,余下的为“大顺”(四五六)和花顺(三四五)。罚采是“小浮图”(么二三)和“小娘子”(么二除红谱么),以及对子带么,如三三么等。赛色是对子带二点至六点的五种。赛色点数相同叫“赶上”,超过就叫“压倒”,都由庄家认罚,然后改由胜家坐庄。花色以外的散色叫“跌窖”,也要重新投掷。直到掷出色样为止。

明清时期,主要流行用六只骰子玩的骰戏,这也叫“赶盆”。六只骰子花色变化复杂多了,采名也就更加繁多。“赶盆”最上等的花色是六骰点数完全相同,称为“全”,或者叫“聚”,但出现的机会非常少,这样可以根据点子获得赏采仅次于“全”的是“不同”(即顺,么二三四五六)及“五纯”(五骰点数相同),又叫“五子”或“周围”再其次一等的叫“巧合”(四骰点同,余二骰总点数与此点相同),如四四四四么三(二三)再次一等的为“分相”(六只骰子相同各半)、“顺水鱼”(么二三对)、“马军”(四五六对)、“双飞”(二三六对)及“合五”(三骰点同,其余三骰合计五点)。而“赛色”的规定是除三骰相同外,其余三只骰的总点数在十四至十七之间,俗称“老羊”。赶盆除了可以计采竞争外,还可以配出一组组骨牌的副子,增强了趣味性。

为了有助于了解这些古代常见的采名,现将主要“赶盆”采名花色的内容名称记录于下(为了排版的方便,我们用数字代替了骰点):

这些文学性、趣味性、形象性极强的名字,有的是从形状图案考虑得名的,有的又是从颜色图案的综合上着眼取名的。此外,还有一些文人韵士为这些骰采配上了现成的诗句或曲句,如五五五五五么的“梅梢月”,或云“相思一夜梅花发”,或云“二十五弦弹夜月”,或是用上了《牡丹亭·写真》中“如云漏月,一点幽情动早”的曲文。在呼么喝六的同时,还能尽情地驰骋想像,逞弄掷骰盘图才思,这当然使赶盆的骰戏生色不少。这种踵事增华、化俗为雅的游艺娱乐方式,可以说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

古代流行的骰戏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抢元(以红四为状元,多者得胜)、斗腰(六骰掷出三同点,一对子及一独色,用对子与独色的对比斗采)、挖窖(以同点骰子的数量及点数较量)、醉绿(五骰,用于行酒)等等,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而这些都可以临时组合,极为灵活方便,是古代非常流行于中下层劳动民众中间的游艺形式。

打马

打马,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前人基础上重新设计出来的一种掷骰行马的棋类游戏。因其比较适合于文人游戏,所以这种棋类游艺又被称为才子性游艺。

打马的棋盘,是一副完整的象棋盘,在其四周环布着棋形的圆格,绘上许多密集的图块,填满了见于载籍和传说的形形色色的马名,间列着皇家府厩的名目。这些图块和马名及名目并不是棋子,而是代表“打马”游戏时马行径的路线。行马的步数是按照各自掷出的采点移动的。

打马游戏有几种方式,李清照在其《打马图经·序》中说:“打马世有两打马色样图种,一种一将十马者,谓之‘关西马’一种无将二十马者,谓之‘依经马’。流行既久,各有图经、凡例可考,行移赏罚,互有同异。”这两种打马,关西马今已无线索可寻,李清照撰的《打马图经》就是依经马,因为她“独爱依经马”,于是将它的制度、图谱、玩法记录下来。北宋宣和年间(~),关西马与依经马合流而产生了第三者——宣和马。与关西马一样,宣和马今也已失传。可见,当时主要流行的是“依经马”。这类打马所用的掷具是三枚骰子,可以组合为五十六种色样,其中赏色十一种,罚色二种,其余的均为杂色。游戏前各人先轮流掷骰,掷出的杂色称为本采,与本采相同点数的各色叫傍本采。比如掷得“夹七”(二二三)为真本采,则“白七”、“川七”等总数为七点的色样都是傍本采。游戏中再掷出本采,就可获得一定的特权。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