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松原KTV招聘网 > 松原热点资讯 > 松原励志/美文 >  【评析】这一则谈的是生命价值而生命价值根本上是一个价值观的问

【评析】这一则谈的是生命价值而生命价值根本上是一个价值观的问

2022-11-06 18:24:49 发布 浏览 417 次

【评析】

这一则谈的是生命价值,而生命价值根本上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如果将生命视作物欲的满足,则富贵是人人追求的目标。在儒家思想中,生命的不朽在于高尚的道德和恒久的文章,而富贵则是现世的、短暂的。这里面还包含一个生前死后的问题,即生前的声名地位并不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因为人们相信历史的评价更为公正。生前是一个短暂的存在,而历史的长久保证了它的公正。这是中国古人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价值观念,从积极方面看,追求生命的不朽和永恒,相信长时段历史的公正,因而不再将当前视作一切价值的标准,隐含着对抗现实的不合作精神。为了抵挡现实的人生失意,于是将生命价值交给未来。但从反面看,则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无法改造现实,故而向未来逃避,逃入历史的深处。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视作一种精神胜利法。但其精神的闪光处在于不同流合污的勇气和高尚的道德精神。

第一二七则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

]胞:指上下眼皮。

]阖(hé):关闭。

人的心神从眼睛中传出,而眼睛上下有眼皮,闭上之后就可以颐养心神;世间的祸患从嘴巴中传出,而嘴巴上下有嘴唇,闭上之后就可以防止灾祸发生。

【评析】

中国文化并非只有集体主义,没有个人自由,客观地看,中国文化也当然地允许个体的自主、自由,但其存在方式则是逃避式的。审视现实,回顾历史,我们可能不再单一指责古人的逃避,有了充分的理解与同情。但毕竟逃避是一种消极的精神状态,因为逃避固然能够保持个体的自主性,保护个体道德的完善,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而且所谓自主和自由以及道德的完善仍然只是一定程度上的自主、自由、完善。事实上历史另一面是放弃人的现实关怀,放弃改造社会的责任。逃向哪一方呢?大多数人逃向心灵,似乎心灵的价值仅在于提供一个精神的避难所,一个整天在避难所里生活的生命怎么会有积极的生命精神?本则表现的是典型的乡愿哲学,在现实面前,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保护自我,采取闭眼阖口的鸵鸟策略,进入到无是无非却又任凭是非横行的精神之中。中国哲学经常讲内外之别,讲“反求诸己”,却从来没有放弃过社会责任。我们要注意不要让曲解中国哲学的心灵鸡汤把“反求诸己”的更高意义遮蔽了。

第一二八则

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

富贵的家庭习惯了骄矜奢侈,对于他们来说最难的就是教育好子孙后辈;贫寒的家庭想要谋取生存之道,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子弟后辈们读书。

【评析】

这一则的内容前面已经讲过多次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是教育子孙是中国文化的重心,故每每不厌其烦地讲;二是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坚忍、刻苦、努力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所以屡讲而不厌;三是对人性易流于放纵欲望,沉湎享乐的警惕,故时时提起;四是现实层面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群体的流动性是保持社会活力所必需的,富贵之家要保持富贵,避免子孙坠入下层,贫寒之家要努力奋斗,升入上层,过上比较好的生活。因此,形成了贫富两类人即所有人都在保护或争取更好的生活境地。故这类格言对所有人都有现实价值,所以不断重复。这一则是在最后一个层面上谈富家之骄奢与贫士之读书的问题,前者需要力避骄奢,后者需要借助读书的方式来改变生存状态。但根基在前三个层面,即重视子孙教育,强调坚忍、刻苦、努力的精神品质,对情欲之放纵保持警惕。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