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若析心与理言之恐
先生曰:“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若析心与理言之,恐亦未善。”又问:“释氏于世间一切情欲之私都不染着,似无私心;但外弃人伦,却似未当理。”曰:“亦只是一统事,都只是成就他一个私己的心。”所当理而无私心:李侗语,语出《延平答问》。指既合天理又没有私心。陆澄问:“延平先生说,‘既合天理又没有私心。’符合天理和没有私心,有什么区别?”先生说:“心就是天理。没有私心就是符合天理,不符合天
先生曰:“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若析心与理言之,恐亦未善。”
又问:“释氏于世间一切情欲之私都不染着,似无私心;但外弃人伦,却似未当理。”
曰:“亦只是一统事,都只是成就他一个私己的心。”
所当理而无私心:李侗语,语出《延平答问》。指既合天理又没有私心。
陆澄问:“延平先生说,‘既合天理又没有私心。’符合天理和没有私心,有什么区别?”
先生说:“心就是天理。没有私心就是符合天理,不符合天理就是有私心。把内心和天理等同看待,那就不对了。”
陆澄又问:“佛家对于人世间的一切私欲都不沾染,好像没有私心;但佛家抛弃人伦,却似乎不符合天理。”
先生说:“佛家和世人也只是一回事,都是为了成就自己的私心罢了。”
七八
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先生曰:“初学功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功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功夫上又发病。”
薛侃问:“坚持志向好比心痛,一心在痛上,哪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先生说:“刚开始学习时这样下功夫也好,但是要让自己明白心灵的神明原本就是‘出入没有固定的时间,不知道它要到哪里去’,这样功夫才有着落。如果只死死守着志向,恐怕又在下功夫上出差错。”
上一篇:七九
延伸阅读: